嵊泗法院按照省高院統一部署,積極推進“共享法庭”建設,建立健全工作機制,推動“共享法庭”全面融入縣域社會治理體系。按照“鎮街、村社全面覆蓋、行業組織有效延伸”總體目標,目前現已完成48個“共享法庭”點位建設,其中鄉鎮、村“共享法庭”44個,實現100%覆蓋。
一是“黨委+部門”,讓多方參與的格局越來越壯大。嵊泗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,統籌各方力量,推動縣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工作協調小組,組建工作專班。由縣委政法委出臺《關于全面推進“共享法庭”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取得縣司法局、縣勞動局、縣婦聯等部門的支持配合,并向行業協會、企業工會等組織不斷延伸,探索建立“1+N”基層治理新模式,破除單打獨斗的局面,讓“共同發力、共建共享”的理念在參與部門間扎根。
二是“共富+便民”,讓平臺接軌海島越來越密切。堅持以“小切口”做好“大文章”,助力藍色海洋經濟發展、實現共同富裕。對全縣鄉鎮、行業組織等進行全面摸底,主動對接“百年漁場”調解中心、海上牧場養殖調解協會等本地特色調解組織,穩妥處理旅游民宿、貽貝養殖等特色產業相關糾紛案件,為海島居民創業增收提供法治保障。依托“共享法庭”不斷拓展審判服務網絡,讓花鳥、嵊山等偏遠海島群眾也能在“家門口”便捷參加在線訴訟活動,做到“有人留守的海島就有司法服務”。
三是“機制+監督”,讓運行中的問題越來越少。制定《“共享法庭”工作規程》,細化工作事項和流程,切實將工作職責落實到人,不斷提升“共享法庭”建設標準化、規范化、制度化水平。與縣司法局、各鄉鎮加強溝通協商,搭建共享法庭聯絡群,每個點位由聯系領導、庭務主任、庭務聯絡員和聯系法官組成固定服務團隊,隨時反映平臺使用中遇到的難題,及時總結提煉有益經驗。加強對“共享法庭”工作的考核監督,將“共享法庭”建設作為年度重點工作納入全縣平安建設考核,科學設置考核評估指標體系,準確評估運行成效。
四、“宣傳+指導”,讓知曉的干部群眾越來越多。充分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,全方位、深層次開展“共享法庭”宣傳工作,重點宣傳功能作用、工作成效、典型案例等內容。通過微信公眾號、新聞報道、實地走訪等方式,共計開展專題宣傳活動3次,推送公眾號文章2期,發放宣傳手冊1000余份,不斷擴大“共享法庭”受眾面和影響力。加強對庭務主任、村社干部、調解員等工作人員平臺操作、調解業務等培訓指導,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、提升法治素養,切實讓“共享法庭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